新華社武漢9月23日電(記者徐海波)幾位農民在地上揮著鋤頭,揀起一個個圓滾滾的紅薯,三五個商販來到田間收購。9月23日“豐收節(jié)”,在大別山革命老區(qū)的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隨處可見這種繁忙的景象。
當天,紅安縣4500畝紅薯地共豐收9000噸紅薯,實現(xiàn)銷售額3900萬元。曾經的“土坨坨”已經成為當?shù)刂赂坏摹敖鸶泶瘛薄?018年紅安縣在湖北省率先“脫貧”,紅薯“功不可沒”。
紅安是集革命老區(qū)、資源匱乏區(qū)、貧困地區(qū)、優(yōu)撫集中區(qū)“四區(qū)一體”的國定貧困縣。在這里,紅薯被稱為“苕”,是紅安人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主要糧食作物。革命年代,紅安苕和井岡山的紅米飯、南瓜湯齊名,是紅軍戰(zhàn)士的“主糧”。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紅安苕逐漸少人問津。
“如今,紅安苕已成為脫貧致富的‘金疙瘩’?!痹?3日舉行的紅安縣農民豐收節(jié)暨中國紅薯產業(yè)高峰論壇上,黃岡市委常委、紅安縣委書記余學武說,紅安紅薯常年種植面積在7.5萬畝以上,年產15萬噸,產值3億元左右。全縣貧困戶通過種植紅薯或到紅薯基地打工,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紅安縣把紅薯作為主導產業(yè)來做,積極發(fā)展紅薯生產專業(yè)合作組織,引進湖北根聚地農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yè),推廣“基地+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龍頭企業(yè)”的產業(yè)化經營模式,做大做強紅薯產業(yè)。
為了把這個祖輩傳下來的古老農作物做出新“花樣”,紅安縣花費了一番心思。在紅安縣農業(yè)局的介紹下,根聚地公司每年聘請湖北省農科院的專家,對全縣紅薯種植大戶進行培訓,推廣新型紅薯種植技術。
讓今年實現(xiàn)豐收的紅安縣杏花鄉(xiāng)龍?zhí)端麓宕迕衩泛晷愀吲d的是“不愁賣”。多年來,根聚地公司與國家甘薯產業(yè)技術研發(fā)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根據(jù)甘薯的品種、品質、氣候等因素,分別采取熱脫毒、藥脫毒等方法培育脫毒苗。種出來的紅薯,不僅產量高,而且“顏值高”。武漢、廣州等地企業(yè)上門訂貨。
去年,根聚地公司又與湖北省農科院專家共同攻克了面點專用全粉和烘焙專用全粉技術。一顆顆沾著泥土的紅薯從農民手里收購上來,走進根聚地公司的現(xiàn)代化車間,被加工成紅薯生全粉,再送往周邊的食品工廠,生產出紅薯條、冰激凌、面點、面條、餅干等休閑食品,“搖身一變”成為高附加值產品。
小紅薯做成了大產業(yè),紅安并不因此滿足。余學武表示,將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使紅薯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培育加工企業(yè)30家以上,開發(fā)健康旅游食品30種以上,綜合產值達到30億元,帶動5萬戶農戶致富,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